赋得揽察草木犹未得示诸子五首

美剑服之无腐响,石林鬼兽渐能降。 湘江水黛飏文竹,胥海潮青涌铁幢。 每哂独丝难作茧,如何共命自为双。 春风不扇汴州梦,搏击伤魂到泽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fù dé)科举考试、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
  • 揽察:观察。
  • 犹未得:还没有得到。
  • 诸子:儿子们。
  • 腐响:腐烂的声响,指剑依然锋利,没有腐朽的迹象。
  • 石林鬼兽:形容奇特的山石和怪异的野兽。
  • 渐能降:逐渐能够被征服。
  • 湘江水黛:湘江的水呈现出深黑色。
  • :(yáng)飞扬,飘动。
  • 文竹:一种植物,此处可能象征着文雅和高洁。
  • 胥海: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海域。
  • 潮青:潮水呈现出青色。
  • 涌铁幢:形容潮水汹涌,如铁制的旗帜耸立。
  • :(shěn)微笑,讥笑。
  • 独丝:单独的一根丝。
  • 共命:共同的命运。
  • 汴州梦:借指繁华之梦或虚幻的梦想。
  • 泽邦:水乡,水泽之地。

翻译

锋利的宝剑穿着剑服没有腐朽的声响,奇特的山石和怪异的野兽也渐渐能够被征服。湘江的水色深黑,风吹动着文竹,胥海的潮水呈现青色,汹涌如铁制的旗帜耸立。常常讥笑单独的一根丝难以作茧,那又如何能让共同命运的事物自然地成为一双呢?春风没有吹动汴州的繁华之梦,灵魂在搏击受伤后到达了水乡。

赏析

这首诗意境丰富,富有象征意义。诗中通过描述剑的锋利、山石野兽的被征服,展现出一种力量和征服的意象。湘江和胥海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动态感。同时,诗人通过“每哂独丝难作茧,如何共命自为双”表达了对某些事物的思考和质疑,可能暗示着个体的力量有限,而共同的命运和合作的重要性。最后两句“春风不扇汴州梦,搏击伤魂到泽邦”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失落,似乎在表达梦想的破灭和灵魂的伤痛,以及对现实的某种无奈和感慨。整首诗用词独特,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