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茧雪太守

由唐迨宋亦平平,佛骨当年太守名。 如我疏狂徐稚忝,于公慈朗陈蕃屏。 青山绿水二千石,龙户瓠民十一城。 独上韩亭咨往事,春风熊隼曳双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ài):等到。
  • 佛骨:这里应指与佛教相关的事件或典故。
  • 疏狂:豪放,不受拘束。
  • 徐稚:东汉时期名士,为人高洁,屡次被三公辟召,都未应命。此处以徐稚自比,有自谦之意。
  • (tiǎn):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 于公:西汉丞相于定国的父亲,为狱吏,判断狱案公允,被时人称道。此处用以比喻吴茧雪太守的公正。
  • 慈朗:慈爱开朗。
  • 陈蕃:东汉时期名臣,为人耿直,不畏权贵。但因得罪权贵而被免职。这里的“屏”可能指被排斥、被疏远。
  • 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后因以二千石代称郡守。这里指吴茧雪太守的职位。
  • 龙户:以船为家、从事渔业的水上居民。
  • 瓠民:瓠,音(hù),指一种葫芦。瓠民可能指像瓠一样朴实的百姓。
  • 十 一城:泛指多座城池,这里指吴茧雪太守管辖的地区。
  • 韩亭:具体所指不详,可能是当地的一个亭子。
  • (sǔn):一种猛禽。
  • (jīng):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翻译

从唐朝到宋朝也都很平常,当年因佛骨一事而留名的是那位太守。像我这样疏狂之人,惭愧如徐稚,而您如于公般慈爱开朗,公正执法,不像陈蕃那样被排斥。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您担任着郡守之职,管理着众多城池和水上居民以及朴实的百姓。我独自登上韩亭,询问过去的事情,春风中熊和隼牵引着两面旌旗。

赏析

这首诗是赠给吴茧雪太守的。诗中首先提到从唐到宋的历史,显得较为平淡,然后通过“佛骨当年太守名”一句,可能是在暗示某个与佛教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下文赞扬吴茧雪太守做铺垫。接下来,诗人将自己比作徐稚,表现出自己的自谦,同时赞扬吴茧雪太守如于公般公正慈爱,与陈蕃的遭遇形成对比,突出了太守的优秀品质。诗中还描述了太守管辖地区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民生,最后提到诗人独自登上韩亭,询问往事,看到春风中熊隼牵引着双旌,这一景象可能象征着太守的威严和权力。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恰当,通过对比和描写,展现了对吴茧雪太守的赞美和敬意。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