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即事

徘徊孤剑负墙阴,约略残书说昔今。 尚友必如李白辈,能狂即入孔融林。 了花鲐石幽人侣,酒坐琴言子夜心。 地下附书问正则,离骚屈指几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约略:大概,大致。(“略”读音为“lüè”)
  • 尚友:上与古人为友。
  • :这里指放达不羁的行为。
  • 孔融林:指孔融(建安七子之一)常与友相聚的地方,后用以喻指文人雅士相聚之所。
  • 鲐(tái)石:鲐鱼般的石头,可能指形状独特的石头。
  • 幽人:幽隐之人,隐士。
  • 正则:屈原的字。

翻译

我独自徘徊,佩剑倚靠在墙阴处,翻阅着残存的书籍,谈论着往昔和如今。要与古人交友,定要像李白那类人;能够放达不羁,便可进入像孔融林那样的文人雅士聚会之地。欣赏着如鲐鱼般奇特的石头,与隐士为伴;饮酒闲坐,弹琴论道,这正是子夜时的心境。在九泉之下,我写信询问屈原,《离骚》问世后,屈指可数的知音又有几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居时的情景和心境。诗的前两句通过“孤剑”“残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富有思考的氛围。诗人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对高尚友情的向往,希望能像李白那样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像孔融那样在文人雅士的聚会中畅所欲言。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与幽人作伴,饮酒弹琴的闲适生活,体现了他对宁静与超脱的追求。最后两句则深入到对屈原和其作品《离骚》的思考,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邃,情感丰富,将诗人的孤独、思考、向往和感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谢元汴

谢元汴,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