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厓六章

· 霍韬
陟陟丹厓,千仞其巍。 沿厓采芝,沿厓采薇。 姱彼采芝之人兮,商山之人兮。 姱彼采薇之人兮,西山之人兮。 沿厓求之,松云且深。 沿松求之,远隔云岑。 杖藜云岑,悠悠我心,猿鹤遗之音。 猿鹤遗音,于彼厓侧。 鹤舞斯翔,猿舞斯立。 丹厓主人,猿鹤为群。 玄裳缟衣,以友以宾。 以友以宾,以月以年。 握粟饵鹤,投粟愚猿。 葛翁在后,安翁在前,乐谁与言。 其乐只且,厓云之坂。 云红竹根,映日将晚。 云赤竹苍,竹阴昼长,昼长竹风凉。 竹苍厓苍,映日成丹。 望望丹厓,界天东南。 倚天东南,既乐且闲。 看缥凤翩翻,于也永欢。 永欢维何,倚厓饮酒。 饮酒且歌,乐此眉寿。 且歌维何,声声太和。 鹤友凤宾,于厓之阿。 倚厓维何,铸鼎之丹。 火烘丹煖,倚厓以看。 炼彼鼎丹,倚厓以飧。 铸不老颜,拄杖天东南。 柱杖四尺,沿厓歌且谣。 及此秋期,天阔烟消。 烟消天高,寂间沉寥。 偕我赤松,偕我玉乔。 不乐昨夕,庶几今朝。 采芝以饭,采松以烧。 酿酒十觚,醉我二三子,醉则弃瓢。 弃瓢何所,挂松之枝。 秋风萧萧,自天吹之。 风吹我瓢,声炒我耳。 我醉厓石,扶醉以起。 醉倚厓石,足履如砥。 醉见厓石,绚烂锦倚。 吁嗟乎厓之跂兮,天地撑拄兮。 吁嗟乎厓之峙兮,君子乐只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陟陟(zhì zhì):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 (kuā):美好。
  • (yá):同“崖”。
  • (cén):小而高的山。
  • 杖藜(zhàng lí):拄着拐杖。
  • (cháng):古人穿的下衣。
  • (gǎo):白色的丝织品。
  • (piāo):青白色。
  • (ē):山脚下弯曲的地方。
  • (g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 庶几(shù jī):表示希望或推测。
  • (qǐ):踮起脚尖。

翻译

登上那高高的丹崖,千仞之高巍峨耸立。 沿着崖壁采摘灵芝,沿着崖壁采摘薇菜。 那美好的采灵芝之人啊,是商山的隐者啊。 那美好的采薇之人啊,是西山的隐士啊。 沿着崖壁去寻找,松树如云且幽深。 沿着松树去寻觅,远远隔着云雾笼罩的高山。 拄着藜杖登上高山,我的心悠悠然,听到猿鹤遗留的声音。 猿鹤遗留的声音,在那崖壁一侧。 仙鹤翩翩起舞,猿猴舞动站立。 丹崖的主人,与猿鹤为伴。 穿着黑色的下衣和白色的丝衣,以它们为友为宾。 以它们为友为宾,度过月月年年。 手握粟米喂养仙鹤,投粟米给愚笨的猿猴。 葛翁在后面,安翁在前面,快乐又能与谁诉说。 这快乐啊,在崖云的山坡上。 云彩映红了竹根,太阳将要西下。 云彩赤红竹子深青,竹荫中白天漫长,白天漫长竹间风凉爽。 竹子深青崖壁深青,映照日光变成红色。 远望那丹崖,划分天地在东南。 倚靠在天的东南,既快乐又悠闲。 看那青白色的凤凰翩然翻飞,在这里永远欢乐。 永远的欢乐是什么,靠着崖壁饮酒。 饮酒并且歌唱,为这长寿而快乐。 并且歌唱的是什么,声声都是和谐之音。 猿鹤为友凤凰为宾,在崖壁的山脚下。 依靠着崖壁是为什么,是为了炼制鼎中的丹药。 用火烘烤使丹药温暖,靠着崖壁观看。 炼制那鼎中的丹药,靠着崖壁来食用。 炼出不老的容颜,在天的东南拄着拐杖。 拄着四尺的拐杖,沿着崖壁歌唱且吟咏。 到了这秋天的时节,天空广阔烟雾消散。 烟雾消散天空高远,寂静中深沉寂寥。 与我赤松一起,与我玉乔一起。 不快乐在昨天,希望在今天。 采摘灵芝来做饭,采摘松枝来烧火。 酿造美酒十觚,让我的几个朋友醉倒,醉了就扔掉酒瓢。 扔掉的酒瓢在哪里,挂在松树的树枝上。 秋风萧萧作响,从天上吹拂而来。 风吹着我的酒瓢,声音在我耳边喧闹。 我醉倒在崖石上,扶着醉意起身。 醉意中倚靠着崖石,脚下如同踩着磨刀石。 醉眼中看见崖石,绚烂如同锦缎倚靠。 哎呀呀这高耸的崖壁啊,支撑着天地啊。 哎呀呀这耸立的崖壁啊,君子以此为乐啊。

赏析

这首《丹厓六章》描绘了一个高峻神秘的丹崖以及在其周围的生活情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快乐的追求。

诗中首先描述了丹崖的高耸雄伟,以及人们在崖壁上采芝采薇的情景,引出了商山和西山的隐士,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通过描写沿崖寻松、听猿鹤之音,展现出大自然的幽深与宁静。丹崖主人与猿鹤为群,以它们为友为宾,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者还提到了喂养仙鹤和猿猴,以及炼制丹药、追求长生不老的内容,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仙境界的向往。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十分细腻,如云彩映红竹根、竹子深青、崖壁绚烂等,营造出了一种美丽而神秘的意境。同时,诗中表达的快乐不仅仅是饮酒作乐,更是一种与自然融合、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的精神愉悦。整体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通过对丹崖及周边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霍韬

霍韬

明广东南海人,字渭先,号兀厓、渭厓。正德九年进士第一。告归成婚,读书西樵山。世宗即位,授兵部主事。以议“大礼”称帝意,数迁,超拜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丁忧后,起历吏部左、右侍郎,以好与人竞,致帝厌之,出为南京礼部尚书。在南京,施政以维护礼教为要,而为人行事多不洽公论。再为礼部尚书卒,谥文敏。有《诗经解》、《象山学辨》、《程朱训释》、《西汉笔评》、《渭厓集》。 ► 1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