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守元卿书至自邺赋此答之

· 谢榛
为郡经年别,声名自下车。 山川亶甲后,风俗建安馀。 驿路频归梦,交情一报书。 孤鸿当晚落,万柳入秋疏。 月白饶乡思,天寒滞客居。 陈蕃旧榻在,今日为谁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为郡:治理郡县。
  • 亶(dǎn)甲:商王名,此处借指悠久的历史。
  • 建安:汉献帝年号,建安时期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著称,此处指具有建安文学风格的风俗文化。

翻译

在郡县为官多年分别后,您自从到任就声名远扬。 这地方山川有着悠久的历史,风俗还留有建安时期的余韵。 驿路常常进入我归家的梦境,凭借这一封书信传达我们的情谊。 孤独的大雁在傍晚时分落下,万千柳树在秋天变得稀疏。 月色皎白增添了我的思乡之情,天气寒冷让旅客的居所也显得滞闷。 陈蕃的旧榻还在,如今是为谁空设着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陈太守从邺地寄来书信的回应。首联写陈太守声名远扬,暗含对其的赞美。颔联描述当地的山川历史悠久,风俗富有文化底蕴。颈联通过驿路梦和书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情谊。尾联以孤鸿、万柳的景象烘托出一种萧瑟之感,同时借陈蕃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相聚的期待。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情感,又描绘了当地的景色和氛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感受。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