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三首

· 谢榛
满天秋气动,木叶下居庸。 笳堕征夫泪,沙交战马踪。 乱云连万垒,孤雁度千峰。 回合关城路,驰驱尘土容。 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 朔吹翻旗影,寒霜上剑锋。 几年频出塞,百战苦妨农。 庙略今长画,军储日远供。 檄书飞涿鹿,候火照卢龙。 会见旄头落,何人勒景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居庸:关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
  • (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
  • :军壁,阵地上的防御工事。
  • 朔吹:指北风吹。
  • 庙略:朝廷的谋略。
  • 涿鹿:地名,今河北省涿鹿县。
  • 旄(máo)头:即昴星,星名。古代以为旄头跳跃则兵乱。常以喻灾祸或叛贼。
  • 勒景钟:刻有功勋的大钟。

翻译

满天气象已有秋天的动感,树叶飘落在居庸关。胡笳声让征夫落泪,沙石上留下战马的踪迹。乱云连接着数不清的营垒,孤独的大雁飞越千座山峰。在环绕关城的道路上奔走,奔驰中带着一身的尘土。山脉横亘使边地景色中断,太阳落下野外阴气浓重。北风吹动着旗帜的影子,寒冷的霜覆盖在剑刃上。多年来频繁出征边塞,经历百战之苦妨碍了农业生产。朝廷如今有长远的谋略规划,军队储备物资也在不断地从远方供应。檄书飞速传向涿鹿,瞭望的烽火照亮卢龙。将会看到叛贼灾祸平息,不知何人能刻下功勋大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秋景和战争的情景,充满了苍凉和悲壮的氛围。诗的开头通过“满天秋气动,木叶下居庸”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和树叶飘落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笳堕征夫泪,沙交战马踪”通过笳声和沙石上的战马踪迹,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征夫的悲苦。“乱云连万垒,孤雁度千峰”则以乱云和孤雁的形象,进一步烘托出边塞的荒凉和孤寂。“回合关城路,驰驱尘土容”写出了在关城道路上奔波的情景,表现了战争的紧张和疲惫。“山横边色断,日没野阴重”描绘了山脉横亘和太阳落下后的景象,增添了阴沉的氛围。“朔吹翻旗影,寒霜上剑锋”则通过北风和寒霜,强调了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艰苦。“几年频出塞,百战苦妨农”反映了多年征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最后几句“庙略今长画,军储日远供。檄书飞涿鹿,候火照卢龙。会见旄头落,何人勒景钟”则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期望和对功臣的期待。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通过对边塞景色和战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复杂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