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落

· 蓝仁
池草梦难成,风蝉断又鸣。 衰年惟有睡,浮世自多惊。 映日携书近,分泉滴砚清。 如何牙齿落,更欲较诗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蝉:风中的蝉。
  • 衰年:衰老之年。
  • 浮世:人间,人世。
  • 分泉:分流的泉水。

翻译

池塘边的草在梦中也难以生长,风中之蝉的鸣声时断时续。年老的我只有睡眠相伴,这纷扰的人世让人有太多的惊慌。在阳光的映照下拿着书靠近阅读,分流的泉水滴在砚台里使水变得清澈。为何牙齿脱落了,却还想要在诗名上一较高下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年老时的心境和生活状态。诗的开头通过“池草梦难成,风蝉断又鸣”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不安和动荡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平静。“衰年惟有睡,浮世自多惊”则表达了诗人对年老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感慨,睡眠成为了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而人世的纷扰让他感到惊恐。接下来的“映日携书近,分泉滴砚清”描绘了诗人在阳光下读书,用泉水滴砚的宁静场景,与前面的不安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努力。最后一句“如何牙齿落,更欲较诗名”,以一种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尽管年老齿落,但依然不减对诗名的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