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食: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 丘墓:坟墓。
- 西原:西边的原野。
- 好木:优质的树木。
- 青黄:指树木的颜色变化,借指树木的生长和衰老。
- 种桃:传说中,西汉道士东方朔曾以种桃为业,后来成仙而去。这里借指避世求仙的行为。
- 遁世:指隐居避世。
- 辟榖(gǔ):“辟”同“避”,“榖”指谷物。辟谷指不吃五谷,是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认为可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 蓍(shī)龟:古人以蓍草和龟甲占卜,以测吉凶。
- 倚伏:出自《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为祸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翻译
众多的坟墓清扫于西边的原野,寒食节、清明节过后又是一年。优质的树木由青变黄,大多自寻烦累,野外的花朵红白相间,又有谁来怜惜。想要像东方朔种桃避世,如今又在何处呢?辟谷以求长生,也不过是偶然的想法罢了。不用等待蓍草和龟甲来推算祸福的相依转化,就像眼中的海水变成桑田一样,世事变化无常。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寒食清明时节人们清扫坟墓的情景,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轮回。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树木的生长衰老和野花的无人怜惜,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无常和脆弱。“种桃遁世今何处,辟榖长生亦偶然”则表达了诗人对避世求仙、追求长生不老的质疑,认为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两句“不待蓍龟推倚伏,眼中海水换桑田”,深刻地揭示了世事变化的迅速和不可预测,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沉,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