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陵:到陵墓前拜谒。
- 物华:自然景物。
- 朱衣:指穿红色官服的官员。
- 衮衮(gǔn gǔn):连续不断,众多的样子。
- 骢(cōng)马:青白色的马,这里指骑着骢马的官员。
- 萧萧:马鸣声。
- 升中:古代帝王祭天。
- 虞韶:虞舜时的乐曲。
- 笙磬(shēng qìng):笙和磬,古代乐器。
翻译
三更天微微细雨洗净了道路上的尘土,清晨来到山城外,万物焕发着新的生机。穿着红色官服的大多是前辈,骑着青白色马的多是近臣,萧萧马鸣声不断。参天大树的树影下,古老的金殿矗立着;溪水声震动大地,玉桥迎来了春天。在子夜进行祭天仪式,人神相和,仔细聆听那虞舜时的乐曲,笙和磬的声音和谐均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时节谒陵后游览西山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庄重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首联以微雨清尘和山郭物华新的景象,营造出清新的氛围。颔联通过描写朱衣衮衮的前辈和骢马萧萧的近臣,显示出场面的隆重。颈联中参天的树影和古老的金殿、动地的溪声和春天的玉桥,相互映衬,展现出西山的壮丽景色。尾联写升中的祭天仪式和美妙的音乐,增添了神秘而庄严的气氛。整首诗意境优美,层次分明,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活动的感受和对美好景象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