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七十首

凄凄三秋时,寒风夜及朝。 霖雨天中来,湿我旌与旓。 我本从征士,道路走已交。 飘飘如飞燕,不得归故巢。 腹饥衣又薄,海隅久飘飖。 盛年不可再,壮志日已消。 逆旅逢主人,四壁多矰蛸。 自我于役来,愁多欢弥劭。 况此观获时,中心感田苗。 漂泊不可拾,弃此东作劳。 双泪落已尽,私意犹自胶。 哀哀发短咏,聊以奏长谣。 居人如见和,丝竹奚相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凄凄:形容寒冷。
  • 霖雨:连绵不断的大雨。
  • 旌与旓:旌旗和旓旗,指军旗。
  • 从征士:跟随出征的士兵。
  • 飘飘:形容飘动不定。
  • 海隅:海边。
  • 盛年:壮年。
  • 逆旅:旅店。
  • 矰蛸:蜘蛛网。
  • 于役:出征。
  • :增加。
  • 东作劳:指农耕劳作。
  • 私意:个人的愿望或想法。
  • 丝竹:指音乐。

翻译

在寒冷的三秋时节,夜晚和早晨都有寒风凄凄。天空中连绵不断的大雨来临,湿透了我们的军旗。我本是跟随出征的士兵,已经走过了许多道路。我像飞燕一样飘忽不定,无法回到旧时的巢穴。我饥饿且衣衫单薄,长久在海边飘泊。壮年不再来,我的壮志也日渐消磨。在旅店中遇到店主,四周满是蜘蛛网。自从我出征以来,忧愁增多而欢乐减少。特别是在这收获的季节,我心中对田地的感情更加深切。漂泊的生活让我无法安定,放弃了农耕的劳作。我的眼泪已经流尽,但个人的愿望依旧执着。我发出悲伤的短诗,聊以表达长久的忧愁。如果有人能理解我的诗,音乐又何必嘲笑我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从征士兵在秋天的凄凉景象,通过“凄凄三秋时”、“霖雨天中来”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寒冷、湿润的氛围。诗中士兵的孤独、饥饿和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壮志消磨的无奈,都被深刻地表达出来。通过对“飘飘如飞燕”、“腹饥衣又薄”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最后,诗人通过“哀哀发短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希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声,体现了诗人对共鸣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明代诗人盛时泰对战争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盛时泰

明应天府上元人,字仲交,号云浦。嘉靖时贡生。笃学有才气。喜藏书。善画水墨山水竹石,亦工书法。有《城山堂集》、《牛首山志》等。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