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莲社陆道师归镜湖别业

· 张羽
一锡横飞下镜湖,头颅老去世缘疏。 庭栽竹少堪容鹤,池种莲多不碍鱼。 满室香云经尽后,半窗明月定回初。 陶潜懒入东林社,在在青山可结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僧人的锡杖,常用来指代僧人。
  • 横飞:形容行动迅速。
  • 镜湖:地名,位于浙江绍兴。
  • 头颅:指人的头部,这里比喻年纪。
  • 老去:年老。
  • 世缘:世俗的牵绊。
  • :庭院。
  • :能够。
  • :容纳。
  • :池塘。
  • :阻碍。
  • 香云:香烟缭绕如云,指寺庙中的香火。
  • 经尽:指诵经结束。
  • 定回初:指禅定后回到最初的宁静状态。
  • 陶潜:东晋诗人陶渊明,以隐居著称。
  • 东林社:指佛教的东林寺,这里泛指寺庙。
  • 在在:处处。
  • 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指隐居。

翻译

一位僧人迅速飞往镜湖,他的头颅(年纪)已老,世俗的牵绊也已疏远。 庭院里种的竹子虽少,却足以容纳鹤鸟;池塘中种的莲花虽多,却不阻碍鱼儿的游动。 满室香烟缭绕如云,诵经结束后;半窗明月照耀,禅定后回到最初的宁静状态。 陶潜(陶渊明)懒得加入东林寺,处处青山都可以建造隐居的小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归隐山林的宁静生活,通过“锡横飞”、“头颅老去”等词句展现了僧人的超脱与迅速离去。诗中“庭栽竹少堪容鹤,池种莲多不碍鱼”体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处,而“满室香云”、“半窗明月”则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禅意氛围。结尾以陶潜的隐居生活作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