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早朝次马彦?学士韵

鸡竿红日出晴霄,鹭序青春入早朝。 治典新悬周象魏,颂声尽入舜箫韶。 称觞冢宰容多喜,执玉藩侯礼不骄。 今代总戎功业盛,承恩皆插侍中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鸡竿:古代用以悬挂法令的竿子。
  • 红日:太阳。
  • 晴霄:晴朗的天空。
  • 鹭序:古代官员上朝时按品级排列的次序,比喻官员的行列。
  • 青春:这里指春天的气息。
  • 早朝:早晨的朝会。
  • 治典:治理国家的法典。
  • 周象魏:周朝的象魏,指周朝的宫殿。
  • 颂声:赞美的声音。
  • 舜箫韶:古代舜帝时期的音乐,代表和谐美好。
  • 称觞:举杯祝酒。
  • 冢宰:古代官名,相当于宰相。
  • 执玉:古代官员手持玉笏,表示身份。
  • 藩侯:诸侯王。
  • 承恩:受到皇帝的恩宠。
  • 侍中貂:侍中是古代官名,貂是一种珍贵的毛皮,这里指侍中官帽上的貂毛装饰。

翻译

鸡竿上的红日初升,晴朗的天空下,官员们按照品级有序地进入早朝。春天的气息中,治理国家的法典悬挂在周朝的宫殿,赞美的声音如同舜帝时期的和谐音乐。举杯祝酒时,宰相面带喜色,手持玉笏的诸侯王举止谦逊。当今时代,总领军事的功业显赫,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们都佩戴着侍中官帽上的貂毛装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早朝的盛况,通过对鸡竿、红日、鹭序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朝会的庄严与春天的生机。诗中“治典新悬周象魏,颂声尽入舜箫韶”一句,既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赞美,又暗含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结尾处提到“承恩皆插侍中貂”,则反映了当时官员们受到皇帝恩宠的荣耀,同时也体现了明朝政治的繁荣景象。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