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琵琶亭

洲前亭子赤阑干,白傅唐时此谪官。 渚花留客醉秋晚,江月向人啼夜阑。 湓浦波涛三峡外,长安城阙五云端。 酒醒忽记东林路,钟磬萧条暮雨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阑干:红色的栏杆。
  • 白傅: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因其曾被封为太子少傅,故称白傅。
  • 谪官:被贬谪的官员。
  • 渚花:水边或水中的花。
  • 湓浦:即湓水,今称龙开河,流经江西九江。
  • 长安城阙: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即今西安。
  • 五云端:指高空,古人认为云有五色,故称五云。
  • 东林路:指通往东林寺的路,东林寺位于江西九江庐山脚下。
  • 钟磬:佛教寺庙中使用的打击乐器,钟声和磬声。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

翻译

洲前的亭子边有红色的栏杆,唐代时白居易曾在此地被贬为官。水边的花儿在秋天的傍晚留住游客,江上的月亮在深夜里向人们啼鸣。湓水的波涛声在三峡之外回荡,长安的城阙高耸在五彩云端。酒醒后忽然想起通往东林寺的路,钟磬声在凄凉的暮雨中显得格外寒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琵琶亭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白居易被贬谪的同情以及对长安的怀念。诗中“渚花留客醉秋晚,江月向人啼夜阑”一句,以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结尾的“钟磬萧条暮雨寒”则通过声音和氛围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情感,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张以宁

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