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泊

永夜羁人泊海涯,朔风烈烈透霜华。 飘零有剑为知已,迢递无缘更觅家。 三窟但工捐汉地,孤忠谁志靖胡沙。 此身不抵黄龙府,誓不重归拜白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永夜:长夜。
  • 羁人:旅人。
  • 海涯:海边。
  • 朔风:北风。
  • 霜华:霜花。
  • 飘零:漂泊无定。
  • 迢递:遥远。
  • 三窟:比喻多处藏身,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狡兔三窟”。
  • :放弃。
  • 孤忠:忠诚而孤独。
  • 靖胡沙:平定边疆的胡人。
  • 黄龙府:古代地名,今吉林省农安县,曾是辽金两代的重镇。
  • 白麻:古代皇帝的诏书用白麻纸书写,此处指朝廷。

翻译

长夜中,旅人停泊在海边,北风烈烈,穿透了霜花。 漂泊中,有剑作为知己,却因遥远而无法再找到家。 虽然学会了在多处藏身,但仍忠诚地想要平定边疆的胡人。 此身若不能到达黄龙府,誓言不再回朝拜见皇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忠诚而孤独的旅人在长夜中的心境。诗中,“永夜羁人泊海涯”一句,即勾勒出了旅人孤独无依的境遇。北风的烈烈和霜花的透骨,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旅人表达了自己虽然漂泊无定,但仍怀有忠诚之心,渴望为国家平定边疆的决心。最后两句“此身不抵黄龙府,誓不重归拜白麻”更是彰显了旅人的坚定意志和忠诚不渝的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旅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张家玉

明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