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我明所用不得人致有今日之祸

徵兵转饷日何穷,少府金钱尽废供。 不见犁庭歼丑虏,惟闻弃甲走元戎。 摧残禁苑煤山火,零落朝仪建业钟。 遥忆鼎湖兼雪窖,忠魂曾有几从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兵:征召士兵。
  • 转饷:转运军粮。
  • 少府:古代官名,掌管皇室财政。
  • 犁庭: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 :消灭。
  • 丑虏:对敌人的蔑称。
  • 弃甲:丢弃盔甲,形容战败逃跑。
  • 元戎:主帅。
  • 禁苑:皇家园林。
  • 煤山:指紫禁城后的景山,此处象征明朝皇宫。
  • 零落:衰败,散落。
  • 朝仪:朝廷的礼仪。
  • 建业:南京的古称,明朝初期的都城。
  • 鼎湖:传说中黄帝乘龙升天之处,此处象征皇帝。
  • 雪窖:指严寒之地,此处可能指边疆。
  • 忠魂:忠诚的灵魂,指忠于国家的将士。
  • 从龙:跟随皇帝,指忠于皇帝的臣子。

翻译

征召士兵和转运军粮的日子何时能穷尽,皇室的财政已经耗尽供应。 不见彻底摧毁敌人的胜利,只听说主帅战败逃跑。 皇宫被摧毁,景山上的火光,朝廷礼仪衰败,南京的钟声零落。 遥想皇帝和边疆的严寒之地,忠诚的灵魂中有多少是跟随皇帝的。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军事失利的深切忧虑和沉痛感慨。诗中通过“徵兵转饷”、“少府金钱尽废供”等描绘了国家财政的枯竭和军事的困境,而“不见犁庭歼丑虏,惟闻弃甲走元戎”则直接反映了战事的失败和将领的无能。后两句通过对皇宫和朝廷礼仪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对国家衰败的哀痛。结尾的“忠魂曾有几从龙”则是对忠诚将士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沉痛,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张家玉

明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