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 约和亲:通过婚姻联姻的方式来达成和平协议。
- 边烽:边境上的烽火台,用于传递敌军入侵的信号。
- 昼不举:白天不点燃烽火,表示没有敌情。
- 超距:古代军事训练中的一种项目,类似于现代的跳远。
- 盘跚: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 蛮语:指非汉族的其他民族语言。
- 羝羊:公羊。
翻译
匈奴与中原达成和平联姻,边境的烽火台白天不再点燃。士兵们渐渐忘记了战斗,军中也不再进行跳远等军事训练。他们摇摇晃晃地逗弄着婴儿,拍手学着异族的语言。有的在草地上骑着公羊,拉开弓箭射向鸟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时期边境和平的景象。通过“匈奴约和亲,边烽昼不举”表达了和平的氛围,而“士卒渐忘战,军中罢超距”则进一步以士兵们的生活状态来体现这种和平的深远影响。诗中“盘跚弄婴儿,拍手学蛮语”生动地描绘了士兵们放松的生活场景,而“草间骑羝羊,引弓射鸟鼠”则展现了他们日常娱乐的轻松画面。整体上,诗歌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传达了和平时期边境生活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