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己巳: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指代特定的年份。
- 蒙尘:指皇帝或高官失位,流亡在外。
- 延秋:指秋天延长,比喻国家的危难持续。
- 啼白乌:白乌啼叫,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 社稷:国家的代称。
- 头颅:指生命。
- 旌泣:旌旗上的泪水,比喻对英雄的哀悼。
- 奉俎趋:奉上祭品,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和纪念。
- 河岳气:指英雄的气概。
- 萧飒:形容风声,这里指英雄逝去的凄凉。
- 愁胡:忧愁的胡人,这里可能指外族的威胁。
翻译
在己巳年,皇帝流亡在外,秋天似乎延长了,白乌鸦的啼叫声中充满了不祥。尽管如此,英雄的功绩保全了国家,他对于牺牲自己的生命毫无遗憾。过去的荣耀和哀悼都凝结在旌旗上的泪水,深沉的恩情让我们在祭奠时恭敬地奉上祭品。英雄的气概如同天上的星辰和地上的山岳,即使逝去,那凄凉的风声依然让人忧愁于外族的威胁。
赏析
这首诗是对明朝英雄于谦的赞颂和哀悼。诗中通过“己巳蒙尘日”和“延秋啼白乌”描绘了国家的危难和英雄的牺牲背景,强调了于谦在国家危难时刻的伟大贡献。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英雄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不朽功绩的崇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英雄的悲壮,也体现了诗人对英雄的无限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