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庵

西来浮海后,獦獠起南邦。 悟得心为印,经行法是幢。 拈花看几叶,现月散千江。 独有唐年凿,寒泉下石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庵:此处指的是一座以梅花命名的寺庙或庵堂。
  • 西来浮海后:指佛教从印度通过海路传入中国。
  • 獦獠(gé liáo):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可能指佛教在南方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 悟得心为印:意指通过内心的领悟来印证佛法。
  • 经行法是幢:经行,即修行;幢,佛教中的一种法器,象征佛法。这里指修行佛法如同树立起一座座法幢。
  • 拈花看几叶:拈花,佛教典故,指佛祖拈花微笑,传递心法;几叶,指几片花瓣,象征佛法精髓。
  • 现月散千江:比喻佛法如月光普照,遍布千江万水。
  • 独有唐年凿:指唐代开凿的石窟或石刻。
  • 寒泉下石淙:寒泉,清凉的泉水;石淙,石上的水声。这里形容环境清幽,与佛教修行之地相符。

翻译

佛教从西方海上传入后,在南方少数民族中兴起。通过内心的领悟来印证佛法,修行佛法如同树立起一座座法幢。佛祖拈花微笑,传递心法,佛法如月光普照,遍布千江万水。唯有唐代开凿的石窟,那清凉的泉水在石上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佛教从西方传入中国,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的影响和传播。诗中通过“悟得心为印”和“经行法是幢”等句,表达了佛教修行的核心在于内心的领悟和实践。后句以“拈花看几叶”和“现月散千江”形象地比喻了佛法的深奥与普及。结尾的“独有唐年凿,寒泉下石淙”则描绘了一处清幽的修行环境,体现了佛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