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使君敬甫张进士于皋过斋中对菊

僻居冠盖肯同游,花似柴桑烂熳秋。 久客岂知逢使者,故人犹自得江州。 天青杖底嵩云落,霜白尊前汝水流。 南望峭帆归欲去,宦情何处不沧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僻居:偏僻的居所。
  •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员。
  • 柴桑: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此处指菊花。
  • 烂熳:即烂漫,形容花开得茂盛美丽。
  • 使者:指陈敬甫,因其官职而称。
  • 江州: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此处指张于皋。
  • 嵩云:嵩山上的云,嵩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
  • 汝水:河流名,流经河南省。
  • 峭帆:高耸的帆船。
  • 宦情:官场生涯的情感。
  • 沧洲:指隐居之地,常用来比喻远离尘嚣的地方。

翻译

偏僻的居所里,竟然有官员愿意同游,菊花如同柴桑一般,在秋天里开得烂漫美丽。 久居他乡的我,岂料能遇到使者,而老朋友张于皋依然自在地留在江州。 从杖底望去,嵩山上的云彩清晰可见,酒杯前,汝水的霜花随着流水漂流。 南望去,高耸的帆船似乎即将归去,官场生涯的情感,何处不是向往的隐居之地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偏僻居所与官员朋友共赏秋菊的情景,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和对远方景物的遐想,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嵩云”、“汝水”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意境的广阔,而“宦情何处不沧洲”一句,更是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