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六首

香木蠹必多,虚舟怒应寡。 圣贤且患名,造物不相假。 广川三策人,洛阳少年者。 谁出江都亭,竟问长沙舍。 酣酒岂能庄,割肉似非雅。 且容东方生,陆沉在金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ù):蛀虫,这里指被蛀蚀。
  • 虚舟:空船,比喻无心之举。
  • 造物:指自然界或命运。
  • 广川三策人:指在广阔的河流中提出三种策略的人,比喻有才智的人。
  • 洛阳少年者:指年轻有为的人,特别是指有才华的年轻人。
  • 江都亭:地名,指江都(今江苏扬州)的亭子。
  • 长沙舍:地名,指长沙(今湖南长沙)的住所。
  • 酣酒:畅饮醉酒。
  • 割肉:比喻牺牲或付出代价。
  • 东方生:指东方朔,汉代文学家、政治家,以其机智和幽默著称。
  • 陆沉:比喻隐居不仕。
  • 金马:指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比喻朝廷或官场。

翻译

香木被蛀虫蛀蚀的情况必然很多,无心的行为引发的愤怒应该很少。即使是圣贤也担心名声,命运并不总是眷顾他们。在广阔的河流中提出三种策略的人,以及洛阳那些年轻的才俊。谁能走出江都的亭子,最终去询问长沙的住所。畅饮醉酒怎能显得庄重,牺牲代价似乎并不雅致。还是让东方朔这样的人,隐居在朝廷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香木与虚舟、圣贤与造物、广川三策人与洛阳少年者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命运、名声和才华的深刻思考。诗中“香木蠹必多”与“虚舟怒应寡”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无心之举与有意为之的不同结果。后文通过对东方生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淡漠态度。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