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六首
鹦鹉陇西来,托身上林宿。
五步一饮泉,十步一啄粟。
本以能人言,金笼遂羁束。
何如丹凤凰,和鸣岐山阳。
竹实自可饱,梧桐栖高冈。
双音协律吕,五色成文章。
可望不可见,千年复来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鹦鹉:一种能模仿人说话的鸟。
- 陇西:地名,今甘肃省一带。
- 上林:古代皇家园林,这里指皇家园林中的鸟笼。
- 啄粟:啄食谷物。
- 金笼:装饰华丽的鸟笼。
- 羁束:束缚,限制。
- 丹凤凰:红色的凤凰,传说中的神鸟。
- 岐山阳:岐山的南面,岐山在今陕西省。
- 竹实:竹子的果实,传说中凤凰的食物。
- 梧桐:一种树木,传说中凤凰喜欢栖息的树。
- 高冈:高高的山冈。
- 协律吕:和谐的音乐。
- 五色成文章:五彩缤纷,形容凤凰羽毛的美丽。
翻译
鹦鹉从陇西飞来,寄身于上林苑的鸟笼中。 每走五步就饮一口泉水,每走十步就啄食一粒粟米。 原本因为能模仿人言,被金笼所束缚。 何不如那红色的凤凰,在岐山的南面和谐鸣叫。 竹实自然可以充饥,梧桐树下栖息在高冈。 双音和谐如同乐律,五彩斑斓如同锦绣文章。 虽可望而不可及,千年之后再次飞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鹦鹉和凤凰的境遇,表达了对于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鹦鹉虽能言,却被金笼所困,而凤凰则自由自在,栖息于高冈之上,食竹实,鸣和声,形象生动。诗中“金笼”与“丹凤凰”的对比,突出了自由与束缚的主题。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鸟类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和高洁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