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侍从:指在皇帝身边侍候的人。
- 草白麻:指起草诏令。古代诏令用白麻纸书写。
- 绣斧:指华美的斧头,象征权力。
- 晋阳:古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
- 双柏:指晋阳的标志性景物。
- 汾水:流经山西的一条河流。
- 鸣骢:指骑马行走时马铃的声音。
- 散五花:指马身上的花纹,这里比喻马匹的华丽。
- 边燧:边疆的烽火。
- 岳云:高山的云雾。
- 建章:指皇宫。
- 筹边疏:指筹划边防的奏疏。
- 蒲稍:指蒲草的嫩梢,这里比喻边疆的安宁。
- 内家:指皇宫。
翻译
当年在皇帝身边起草诏令,如今西行出使,手持华美的斧头,光彩照人。 在晋阳的官署中,可以看到那两棵标志性的双柏,汾水边,马铃声响,马匹华丽如散开的五花。 霜降在胡地的沙地上,边疆的烽火暗淡,星星随着汉使的行程,高山的云雾斜斜。 皇宫正等待着筹划边防的奏疏,不需要边疆的安宁信息传入内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侍御冯氏出使山西的情景,通过“绣斧”、“双柏”、“汾水”等意象展现了出使的庄严与华丽。诗中“边燧暗”、“岳云斜”等描绘了边疆的艰险与遥远,而“建章正待筹边疏”则体现了朝廷对边防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出使者的赞美,也透露了对国家边防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