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参知玉叔督漕事竣还淮上

名高谕蜀最能文,尺一漕河借使君。 飞渡万艘淮海粟,转输千垒塞门军。 鹿皮荐币谁曾议,龙首疏渠久已闻。 少府分筹尊计相,酂侯今冠汉家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谕蜀:指在蜀地任职,传达政令。
  • 尺一:古代长度单位,这里指书信或命令。
  • 漕河:运河,特指用于运输粮食的水道。
  •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飞渡:快速运输。
  • 淮海粟:指淮河流域的粮食。
  • 转输:转运输送。
  • 塞门军:边塞的军队。
  • 鹿皮荐币:用鹿皮作为礼物或货币。
  • 龙首疏渠:指治理河道,疏浚水渠。
  • 少府:古代官名,掌管财政。
  • 计相:指掌管国家财政的大臣。
  • 酂侯:古代爵位名,这里指高官。
  • 汉家勋:汉朝的功勋。

翻译

名声显赫的陈参知在蜀地传达政令时文才出众,一纸命令使他负责漕河事务。他迅速运输淮河流域的粮食,转运供给边塞的军队。用鹿皮作为礼物或货币,谁曾有过异议?治理河道,疏浚水渠的事迹早已广为人知。掌管财政的少府为国家筹划,陈参知如今如同汉朝的高官,功勋卓著。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陈参知在蜀地和漕河事务中的卓越才能和贡献。诗中通过“飞渡万艘淮海粟,转输千垒塞门军”描绘了陈参知高效管理漕运,确保边防军队的粮食供应,体现了其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价值。同时,“龙首疏渠久已闻”一句,既展现了他的水利工程成就,也暗示了他在民间的良好声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陈参知的敬佩之情。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