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广济寺同黎惟敬顾汝修郑伯良顾汝和李于美邵长孺张元易登藏经阁得头字
赐萸同得帝城游,佛阁凭看尽蓟丘。
鳷鹊自临平乐左,芙蓉犹在曲江头。
群公皂帽寻僧日,三载黄花对客秋。
只为清时终可恋,白云何处不沧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 广济寺:位于北京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
- 黎惟敬、顾汝修、郑伯良、顾汝和、李于美、邵长孺、张元易:均为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藏经阁:寺庙中存放佛经的建筑。
- 得头字:指诗的韵脚以“头”字结尾。
- 帝城:指京城,即北京。
- 蓟丘:古代地名,泛指北京一带。
- 鳷鹊:传说中的鸟名,此处可能指寺庙中的鸟类。
- 平乐:古代宫殿名,此处可能指广济寺附近的建筑。
- 芙蓉:荷花,此处可能指京城的美景。
- 曲江: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京城的美景。
- 皂帽:黑色的帽子,古代士人的常服。
- 黄花:菊花,重阳节时常用来象征节日。
- 清时:太平盛世。
- 沧洲:泛指遥远的地方,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翻译
在重阳节这一天,我们一同得到了皇帝的恩赐,得以在京城中游览,我们站在广济寺的藏经阁上,俯瞰整个蓟丘地区。寺庙中的鸟儿自在地飞翔,荷花依旧在曲江边绽放。我们这群朋友戴着黑色的帽子,在寻找僧人的日子里,已经是第三年对着菊花与客人共度秋日了。只是因为这太平盛世实在令人留恋,无论白云飘向何方,哪里不是隐居的好地方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诗人与朋友们在广济寺藏经阁上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帝城、蓟丘、鳷鹊、芙蓉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京城的繁华与美景。同时,通过“群公皂帽寻僧日,三载黄花对客秋”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太平盛世的留恋。最后,以“白云何处不沧洲”作结,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欧大任的其他作品
- 《 雨中陪陈光州泛舟玄湖饯王侍御赴钧州二首 》 —— [ 明 ] 欧大任
- 《 晚次湖口候陈公载黎惟敬二子不至 》 —— [ 明 ] 欧大任
- 《 黎秘书席上赠李少虚之官赤岩 》 —— [ 明 ] 欧大任
- 《 雪中斋居和黄君庆朱可大二寅长韵二首 》 —— [ 明 ] 欧大任
- 《 赠大司马中丞连江吴公四首 》 —— [ 明 ] 欧大任
- 《 送汪仲淹从长公南归因怀仲嘉 》 —— [ 明 ] 欧大任
- 《 同钱水部吴职方施缮部曾虞部登西山绝顶 》 —— [ 明 ] 欧大任
- 《 艳歌行 》 —— [ 明 ] 欧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