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蒪菜(pò cài):一种水生植物,古时江南地区常食用。
- 鲈鱼:一种淡水鱼,肉质鲜美,常被视为美食。
- 白下:地名,今南京。
- 棕屦(zōng jù):用棕榈叶编织的鞋子。
- 松陵:地名,今江苏吴江。
- 草庐:简陋的茅屋,常指隐居之所。
- 沙苑:地名,此处可能指沙洲上的园林。
- 石经书:指刻在石头上的经典文献。
- 行散:散步,闲逛。
-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 子虚:虚构的事物,出自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翻译
十年来,你归来后依旧手持锄头,难道只是为了那蒪菜和鲈鱼的美味吗? 曾在白下穿着双棕屦,还记得松陵那一间简陋的草庐。 居士在沙苑戏图,河南的工匠擅长石经书。 在山间的小屋里,我得到这张图陪伴我散步,不必向司马相如学习那虚构的《子虚赋》。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玄超的怀念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蒪菜”、“鲈鱼”、“棕屦”、“草庐”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江南隐逸生活的图景。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沙苑色”与“石经书”,以及“行散”与“学子虚”,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与自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