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经冬有感

檐寒犹虩虩,竹湿更飕飕。 冬稍行春令,臣应代主忧。 浥刍怜病骥,漂粒念饥鸥。 况是连阴热,何人问喘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檐寒:屋檐下寒冷。
  • 虩虩(xì xì):形容雷声。
  • 竹湿:竹子因雨而湿润。
  • 飕飕(sōu sōu):形容风声。
  • 冬稍:冬天的余韵。
  • 行春令: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
  • 浥刍(yì chú):湿润的草料。
  • 怜病骥:同情生病的骏马。
  • 漂粒:漂浮的谷粒。
  • 饥鸥:饥饿的海鸥。
  • 连阴热:连续的阴雨天气带来的闷热。
  • 问喘牛:关心牛的喘息,比喻关心民生疾苦。

翻译

屋檐下依旧寒冷,雷声虩虩作响,竹子因雨而湿润,风声飕飕。冬天的余韵中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作为臣子,我应该代替君主担忧。我同情那些因病而吃着湿润草料的骏马,也惦记着那些饥饿的海鸥在寻找漂浮的谷粒。更何况是连续的阴雨天气带来的闷热,又有谁来关心那些喘息的牛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冬日雷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怀。诗中“檐寒”、“竹湿”等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一种沉闷、忧郁的氛围。而“怜病骥”、“念饥鸥”等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生灵疾苦的同情。最后“何人问喘牛”一句,更是以牛的喘息比喻百姓的苦难,呼唤着社会的关注和救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