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登广陵城

西风淮水下邗沟,何处关山独倚楼。 赋后芜城荒井径,书来瓜渚断江流。 青天寒色千砧夕,沧海潮声万弩秋。 满目苍苍见平楚,不知歌吹在扬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邗沟(hán gōu):古运河名,位于今江苏省境内,连接淮河与长江。
  • 关山:指边关的山岭,也泛指边疆。
  • 芜城:荒芜的城市,这里指广陵(今扬州)。
  • 瓜渚: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境内。
  • 千砧(zhēn):砧,捣衣石,千砧指众多捣衣声,常用来形容秋夜的寂寥。
  • 沧海:大海。
  • 万弩:弩,古代的一种弓,万弩形容箭矢之多,比喻潮水的汹涌。
  • 平楚:平野,平坦的地面。
  • 歌吹:歌声和乐声。

翻译

西风带着淮水的寒意吹过邗沟,我独自倚在楼上,望着远方的关山。 曾经繁华的广陵城如今已荒芜,从瓜渚寄来的书信中,断绝了江流的讯息。 秋夜中,千家万户的捣衣声在寒色中回荡,大海的潮声如同万箭齐发,响彻秋空。 眼前尽是苍茫的平野,却不知扬州城中的歌舞声是否依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夜登广陵城的孤寂与苍凉。诗中,“西风”、“寒色”、“沧海潮声”等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荒凉的感慨。末句“不知歌吹在扬州”更是以一种无奈的口吻,抒发了对扬州繁华不再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