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俞文学国声赴永宁

名邑表儒门,江通赣水源。 书携三箧富,坐拥一毡温。 白鹿风偏远,青莲道更尊。 圜桥人望久,来颂汉家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儒门:指儒家学派或儒家学者。
  • 三箧:指书籍,古代用箧(箱子)装书,三箧即指很多书。
  • 一毡:指毛毡,这里比喻简朴的生活环境。
  • 白鹿: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象征学问或教育。
  • 青莲:佛教中象征清净的莲花,这里可能指佛教或道教的修行。
  • 圜桥:古代学宫前的桥,象征学问的殿堂。
  • 汉家恩:指汉朝的恩泽,这里可能指朝廷的赏识或任命。

翻译

名声显赫的儒学之地,江水与赣江源头相连。 携带丰富的书籍,坐拥简朴而温暖的环境。 白鹿的风采虽远,青莲的道义更显尊贵。 在圜桥上,人们长久地仰望, 前来歌颂汉朝的恩典。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送别俞国声赴永宁的作品。诗中,“名邑表儒门”一句即点明了俞国声的身份和地位,他是一个儒学之地的代表人物。诗中通过“江通赣水源”来象征学问的源远流长。后几句则通过“三箧富”、“一毡温”等意象,描绘了俞国声学识渊博、生活简朴的形象。诗的最后两句“圜桥人望久,来颂汉家恩”则表达了人们对俞国声的期待和对他将去往之地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对汉朝恩泽的颂扬。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学问的尊重。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