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蘧庐(qú lú):古代驿站中供旅客休息的简易房舍。
- 二酉:指藏书丰富的地方,源自古代藏书之地“二酉山”。
-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常用于形容隐士或贫士的装束。
- 漉(lù):过滤。
- 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象征贫寒。
- 白眼:比喻轻蔑或不屑一顾的态度。
- 苏门长啸:指在苏门山长啸,古人常以长啸表达心志或抒发情感。
翻译
百年间天地不过一间小小的驿站,种下竹子形成林,与世隔绝。 沧海之中有一颗星,足以代表美酒,青山之中藏书丰富,尽是知识。 葛巾过滤后的酒,宁愿沉醉其中,藜杖虽贫,却满足于现有的财富。 以白眼看待世事,沉溺于自己的爱好,苏门山上的长啸,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诗中“百年天地小蘧庐”一句,以天地为小,显露出诗人对尘世的淡漠。通过“种竹为林”与“沧海一星”、“青山二酉”的对比,诗人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隐居生活:与世无争,醉心于酒与书。后两句则通过“葛巾漉后”与“藜杖钱多”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结尾的“白眼沉冥”与“苏门长啸”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独立个性和超脱世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