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门作二首

玉河汤汤流,白日冉冉度。 今晨驱我车,踟蹰即岐路。 言念肮脏人,敢有缨緌慕。 主圣实优容,班竹愧非据。 跌宕汉公卿,能垂特达顾。 游好眷失群,贵靡忘徒步。 贻之黄父言,送我青门驭。 绸缪邺中宴,哽咽河梁赋。 碣石日迢遥,浮云怅驰骛。 行者不可留,申章寄情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河:指北京城内的河流,如玉带河。
  • 汤汤:水流盛大的样子。
  • 冉冉:慢慢地。
  • 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
  • 缨緌:官员的冠带,这里指官职。
  • 主圣:指皇帝。
  • 优容:宽容。
  • 班竹:指官员的班次和职位。
  • 跌宕:放纵不羁。
  • 特达:特别知遇。
  • 黄父言:指古代黄父的言论,这里泛指有益的忠告。
  • 青门:长安城的东门,这里泛指城门。
  • 绸缪:缠绵,深厚的情意。
  • 邺中宴:指在邺城(今河北临漳)的宴会。
  • 哽咽:悲痛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 河梁赋:指送别时的赋诗。
  • 碣石:山名,位于今河北省。
  • 迢遥:遥远。
  • 浮云:比喻行踪不定。
  • 驰骛:奔走。
  • 申章:陈述诗章。
  • 情愫:真实的情感。

翻译

玉河的水流湍急,白日缓缓地移动。 今天早晨我驱车出发,徘徊在岔路口。 想到那些高亢刚直的人,怎敢羡慕官职的荣耀。 皇帝宽容,但我愧对自己的职位。 那些放纵不羁的汉朝公卿,能够特别关照我。 失去朋友的眷恋,不忘步行的朴素。 他们给我留下有益的忠告,送我到城门。 在邺城的宴会上情意深厚,在河梁上悲痛地赋诗。 碣石山遥远,浮云般的行踪让我感到惆怅。 行人不可留,通过诗章表达我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对玉河、白日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氛围。诗人对官职的淡泊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他的高洁品格。诗中的送别场景和远行的感慨,增添了诗歌的离愁别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