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山人碵夫游东岳

支瓢不惮远,东谒泰山君。 河带泠泠水,松栖片片云。 玉书窗下诵,金策月中闻。 归上诸儒议,千秋汉禅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支瓢(zhī piáo):指用瓢作为容器,这里比喻简陋的行囊。
  • 不惮远(bù dàn yuǎn):不怕远。
  • 东谒(dōng yè):向东朝拜。
  • 泰山君(tài shān jūn):指泰山神,古代认为泰山是五岳之首,其神为君。
  • 河带(hé dài):像带子一样的河流。
  • 泠泠水(líng líng shuǐ):形容水声清脆。
  • 松栖(sōng qī):松树上的栖息。
  • 片片云(piàn piàn yún):一片片的云。
  • 玉书(yù shū):指珍贵的书籍。
  • 窗下诵(chuāng xià sòng):在窗下诵读。
  • 金策(jīn cè):指金质的策书,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凭证。
  • 月中闻(yuè zhōng wén):在月光下听到。
  • 归上(guī shàng):归来后。
  • 诸儒议(zhū rú yì):众多儒者的讨论。
  • 千秋汉禅文(qiān qiū hàn shàn wén):指汉代的禅让文,这里比喻重要的文献或讨论。

翻译

带着简陋的行囊,不畏路途遥远,向东前往泰山朝拜神明。 河流如带,水声清脆,松树上栖息着片片云彩。 在窗下诵读珍贵的书籍,月光下听到金策的声音。 归来后参与众多儒者的讨论,涉及千秋汉代的禅让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张山人远行东岳泰山的情景,通过“支瓢不惮远”展现了其不畏艰难的精神。诗中“河带泠泠水,松栖片片云”以自然景象为背景,增添了旅途的诗意与超脱。后两句“玉书窗下诵,金策月中闻”则体现了张山人的学识与对知识的追求。最后提到“归上诸儒议,千秋汉禅文”,暗示了张山人此行不仅是一次朝圣,更是为了参与重要的学术讨论,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