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员外宗鲁夙精笔法兼习内典辄以玉版纸求书梵经戏为之赠

学参天竺久相闻,才子为郎几似君。 曾共箨冠游梵苑,故烦贝叶写经文。 讽来慈氏琅函字,笔掩羊家白练裙。 藏得山阴三五帖,便应溪阁署鹅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员外:古代官职名,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可由民间富户捐纳而得。
  • 宗鲁:人名,即王宗鲁,字员外。
  • 夙精:夙,早;精,精通。夙精即早有精通之意。
  • 笔法:书法的技巧和风格。
  • 内典:佛教经典。
  • :总是,就。
  • 玉版纸:一种质地坚硬、光滑的纸,适合书写。
  • 梵经:佛教的经典,通常指梵文写成的佛经。
  • 戏为之赠:戏,玩笑;为之赠,作为礼物赠送。
  • 参天竺:参,学习;天竺,古印度,这里指佛教。
  • 箨冠:箨,竹笋皮;箨冠,用竹笋皮制成的帽子,这里可能指一种朴素的装束。
  • 梵苑:佛教寺院。
  • 贝叶:古代印度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经,称为贝叶经。
  • 讽来:讽,诵读;来,语气词,无实义。
  • 慈氏:指弥勒佛,佛教中的一位菩萨。
  • 琅函:琅,美玉;函,匣子。琅函指用美玉装饰的匣子,这里比喻珍贵的书籍。
  • 笔掩羊家白练裙:笔掩,指书法之美掩盖了其他;羊家,可能指书法家羊欣;白练裙,白色的裙子,这里比喻书法作品。
  • 藏得山阴三五帖:藏,收藏;山阴,地名,这里可能指书法作品的出处;三五帖,几幅书法作品。
  • 溪阁署鹅群:溪阁,溪边的阁楼;署,题写;鹅群,可能指书法作品中的“鹅”字,也可能指阁楼上养的鹅。

翻译

王宗鲁先生早已精通书法,同时也学习佛教经典,他总是用玉版纸来求我书写梵文佛经,我便开玩笑地为他书写并赠予他。

他学习佛教已久,我早有耳闻,他作为才子在官场上的表现也与我相似。我们曾一同穿着朴素的装束游览佛教寺院,因此他特意请我用贝叶书写经文。

我诵读着弥勒佛的珍贵经文,我的书法之美掩盖了羊欣的白色裙裾。我收藏了几幅山阴的书法作品,便在溪边的阁楼上题写“鹅”字,仿佛阁楼上养了一群鹅。

赏析

这首作品描述了王宗鲁对书法和佛教的热爱,以及他与作者之间的友谊。诗中通过“玉版纸”、“梵经”、“贝叶”等词汇,展现了王宗鲁对书法和佛教经典的尊重与追求。同时,通过“箨冠游梵苑”、“讽来慈氏琅函字”等句,表达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追求和精神交流。最后,“藏得山阴三五帖,便应溪阁署鹅群”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自信和对友情的珍视。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