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后妆楼为雷雨所败有述

遗踪深阒寂,异代久崔嵬。 自昔琼为岛,犹传壁是台。 上都荒屋社,废阁弃山隈。 井画多存藻,阑雕半渍苔。 凝丹随日转,积翠亘天开。 林殿黄图胜,宫池太液回。 脂曾波共腻,镜与月俱摧。 花尚窥妆发,鸾仍学舞来。 千秋馀草木,一夕逐风雷。 河岳云俱幻,烟霜劫有灰。 秦年骊谷在,汉日柏梁灾。 不用留殷鉴,周基万岁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阒寂(qù jì):寂静无声。
  • 崔嵬(cuī wéi):高大,雄伟。
  • 上都:指古代的都城。
  • 山隈(shān wēi):山的一角。
  • :水草。
  • 凝丹:指太阳。
  • 积翠:指山色。
  • 黄图:指帝王的图籍或都城。
  • 太液:古代宫中的大池。
  • :指女子的脂粉。
  • :指月亮。
  • :传说中的凤凰类神鸟。
  • 骊谷:指骊山下的谷地。
  • 柏梁:指汉代的柏梁台。

翻译

遗留下来的踪迹深藏在寂静之中,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它依然高大雄伟。自古以来,这里曾是琼岛,至今仍传说墙壁是台。古老的都城荒废了,废弃的楼阁在山的一角。井中还保存着水草,栏杆上的雕刻半被青苔覆盖。太阳随着时间的流转而变化,山色连绵不断。林中的宫殿曾是帝王的胜地,宫中的池塘回绕着太液池。女子的脂粉与水波一样细腻,月亮与镜子一同被摧毁。花儿依然窥视着妆发,神鸟鸾仍在学习舞蹈。千年的草木,一夜之间随着风雷消逝。山河与云雾都变得虚幻,烟霜中留下了劫难的灰烬。秦朝的骊山谷地依然存在,汉代的柏梁台却遭受了灾难。不需要留下殷鉴,周朝的基业已经万年培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琼岛”、“壁台”、“废阁”等,勾勒出一幅古老而神秘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凝丹随日转”、“积翠亘天开”,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最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及,如“秦年骊谷在”、“汉日柏梁灾”,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王朝兴衰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