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西宁忠父黄孝廉白仲李山人次公夜过得渑字

莼鲈归不及张鹰,橡栗餐犹胜杜陵。 斋里已图山似洛,溪头谁送酒如渑。 醉堪深夜歌招隐,老敢逢人问代兴。 公等他时怀倦客,七松高卧石门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莼鲈:指莼菜和鲈鱼,古代文人常以此比喻隐逸生活。
  • 张鹰:指张翰,西晋文学家,因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而辞官归隐。
  • 橡栗:橡树的果实,古代隐士常以此为食。
  • 杜陵:指杜甫,唐代诗人,曾在长安附近的杜陵居住,生活贫困。
  • 斋里:指书房。
  • 山似洛:指书房中的山水画,洛指洛阳,古代文人常以洛阳山水为题材。
  • 酒如渑:渑指渑池,古代美酒的代称。
  • 招隐:指招人隐居的诗歌。
  • 代兴:指世代兴盛。
  • 七松:指七棵松树,古代隐士常以松树为伴。
  • 石门灯:指隐居地的灯光。

翻译

归隐不及张翰那样潇洒,但以橡栗为食仍胜过杜陵的贫困。书房中已挂上洛阳山水的画,溪边谁送来如渑池般美酒。深夜醉后可以歌唱招隐诗,老来不敢问世代兴衰。你们将来怀念我这位疲惫的客人时,我将在七棵松树下高卧,石门灯下静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诗中通过“莼鲈”、“张鹰”、“橡栗”、“杜陵”等词语,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现实。同时,通过“斋里”、“山似洛”、“酒如渑”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款待和自己的心境。结尾以“七松高卧石门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憧憬和对友人的期待。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欧大任

明广东顺德人,字祯伯。嘉靖间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