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烽燧(fēng suì):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战争的信号。 戎虏: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这里指敌军。 输诚:表示诚心归附。 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 周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的正声雅乐。 边衅:边境上的争端。
翻译
野外没有战争的烽火硝烟,大地没有尘埃,敌军诚心归附,依次前来。少量的精锐骑兵比大批普通骑兵更具力量,现今的人当中真有具有古代贤才那样能力的人。刻制铭文的彝器完全可以与周雅相媲美,拜封将领也无需像汉朝那样修筑拜将台。要使地方镇守安宁,正需要像羊叔子那样的人,从前边境上的争端究竟是谁挑起的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松潘捷报传来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才的赞赏,同时也对边境的安宁表示了期望。诗的首联描述了战争结束后,边境恢复和平的景象。颔联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少数精锐的力量有时比众多普通的力量更为关键。颈联通过对比古代的周雅和汉台,表达了对这次胜利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次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尾联则提到了需要像羊叔子那样的人来镇守边境,保持安宁,并对过去边境争端的起因进行了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宏大,通过对战争胜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
苏葵的其他作品
- 《 送刘克让同知还湖南佥宪刘原左迁者 》 —— [ 明 ] 苏葵
- 《 九日饮冰玉堂和韵十首 》 —— [ 明 ] 苏葵
- 《 送李元善大参赴西广时予将乞病假三首 》 —— [ 明 ] 苏葵
- 《 代送张仲明兵备宪副致政还楝庄二首 》 —— [ 明 ] 苏葵
- 《 乙丑送春写怀 》 —— [ 明 ] 苏葵
- 《 白鹿洞谢娄山长惠蕨莱 》 —— [ 明 ] 苏葵
- 《 送朝使张文卿侍讲寅长时待罪病中二首 》 —— [ 明 ] 苏葵
- 《 寓蜀送泸州守亲家何君德言秩升致政东还五首 》 —— [ 明 ] 苏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