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谒忠节祠

· 严嵩
两间王气此诸公,万古香名祀一宫。 人代纲常元未坠,侯邦章典故应崇。 冠裳列宿辉光动,朝世沧桑运劫空。 二百里来瞻庙貌,不堪庭木起秋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庐陵(lú líng):今江西吉安。
  • (yè):拜见。
  • 忠节祠:为纪念忠诚有气节的人而建的祠庙。
  • 两间:天地之间。
  • 王气:王者之气,这里指忠节之士的正气。
  • 诸公:指忠节祠中供奉的诸位英烈。
  • 香名:美好的名声。
  • (sì):祭祀。
  • 人代:人世。
  • 纲常:三纲五常,即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 :同“原”,原本。
  • (zhuì):掉落,衰落。
  • 侯邦:诸侯之邦,这里指地方。
  • 章典:章程典制。
  • :尊崇。
  • 冠裳(guān cháng):指穿着官服的人,这里代指官员。
  • 列宿:众星宿,这里比喻众多的官员。
  • 辉光动:光辉闪耀。
  • 朝世:朝代。
  • 沧桑: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运劫空:命运和劫难都已消逝。

翻译

在这天地之间,忠节祠中供奉的诸位英烈拥有浩然正气,他们美好的名声被永远地祭祀在这一座祠宫里。人世之间的纲常原本并未衰落,地方上的章程典制应当尊崇这些英烈。众多身着官服的官员们如众星宿般光辉闪耀,朝代的沧桑变迁,命运的劫难都已消逝成空。我从二百里外赶来瞻仰这座祠庙的容貌,却不堪忍受庭院中的树木在秋风中摇曳。

赏析

这首诗是严嵩拜谒庐陵忠节祠时所作。诗的首联描述了忠节祠中诸位英烈的正气和他们享有的永久祭祀,表达了对英烈的敬仰。颔联强调人世的纲常并未坠落,地方上应该尊崇这些英烈的章程典制,体现了对传统道德规范的重视。颈联通过描写官员们的光辉和朝代的变迁,暗示了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尾联则描写了诗人从远方赶来瞻仰祠庙,却被秋风中摇曳的庭木所触动,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整首诗意境深沉,既表达了对忠节之士的敬重,又蕴含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严嵩

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移疾归,结交名流,读书钤山十年,以诗文获盛名。还朝,进侍讲。世宗时累官为礼部尚书,以佞悦当上意,撰青词独能称旨。嘉靖二十一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二十三年,代翟銮为首辅。累加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嵩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与子世蕃父子济恶,横行公卿间。构杀夏言、曾铣、张经等,治劾己者杨继盛等至死,引党羽赵文华、鄢懋卿等居要地,专政二十年之久。后帝渐厌其横。四十一年,徐阶所亲御史邹应龙抗疏极论世蕃不法状,嵩因而罢官。后又因御史林润劾其家居不法事,革职为民,寄食墓舍而死。有《钤山堂集》。 ► 11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