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鱼梁:在水流湍急、水位落差较大的地方用竹子、树枝或石头等材料修筑的一种设施,用于截住水流、捕鱼。(“梁”读作:liáng)
- 笱(gǒu):竹制的捕鱼器具,口大底小,鱼能进不能出。
- 短蓑:短蓑衣。
- 扪虱(mén shī):典出《晋书·王猛传》,形容人胸怀才略,放达不拘。
- 饭牛歌:指春秋时卫人宁戚喂牛时唱的歌,表达怀才不遇的感慨。
- 迥(jiǒng):遥远。
翻译
在设有鱼梁却未放置笱的地方,看着鱼儿游过,溪水清澈碧绿,映照着身着短蓑衣的人。 仰着脸,半笼着那如同王猛扪虱时的手,放声高歌,却不是那宁戚饭牛时的悲歌。 在江天开阔遥远的地方,芦花映照着明月,当杨柳风轻轻吹来,故旧好友多有前来。 不要说我对社会教化没有益处,在名利喧嚣之处,需要像詹何那样的人(注:詹何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赏析
这首诗以渔父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鱼梁无笱、鱼过水清、人着短蓑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接下来,作者以“仰面半笼扪虱手,放声不和饭牛歌”表现出一种豁达不羁、不悲不怨的心境。“芦花月在江天迥,杨柳风来故旧多”进一步渲染出宁静而美好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作者的人缘不错。最后两句,作者表明自己虽看似闲适,却并非毫无益处,在名利喧嚣的世界中,他希望能像詹何一样保持清静无为的心态,对社会有着独特的价值。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