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方正学:即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 魂空结:指方孝孺为建文帝尽忠,却最终未能改变局势。
- 朱蛇谶(chèn):有关朱蛇的谶语,可能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预言。此处可能指与方孝孺或建文帝相关的某种传说或预言,但具体内容已难以考证。
- 九重: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可代指皇帝。
- 叔侄:指建文帝朱允炆和朱棣,他们是叔侄关系。
- 鼎镬(huò):古代的酷刑,即用鼎镬烹人。这里指方孝孺被朱棣杀害的悲惨遭遇。
- 蒸尝: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
- 抔(póu):用手捧东西。
- 掞(yàn):发抒、铺张。
翻译
白马的精魂徒然凝聚,朱蛇的谶语难道是真的? 皇帝宫殿里原本是叔侄关系,方孝孺以一死表明了君臣之义。 当年遭受鼎镬酷刑的事情,祭祀他的已是不同时代的人。 西山的那一杯黄土,在寂寞中度过冬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方孝孺的敬仰和缅怀之情。诗的开头用“白马魂空结”和“朱蛇谶岂真”,暗示了方孝孺所忠诚的建文帝政权的悲剧命运以及历史的无常。“九重原叔侄,一死自君臣”,简洁地概括了建文帝和朱棣的叔侄关系以及方孝孺对君臣之义的坚守,突出了方孝孺的忠诚和节义。“鼎镬当年事,蒸尝异代人”,描述了方孝孺当年遭受的残酷迫害,以及后人对他的祭祀,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们对忠臣的敬重。最后“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以西山的一抔黄土象征方孝孺的墓地,表达了他的寂寞和被历史遗忘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方孝孺的深切同情和对忠臣命运的思考。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真挚,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物的独特感悟。
顾起元
明应天府江宁人,字太初,一作璘初。顾国辅子。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谥文庄。精金石之学,工书法。著有《金陵古金石考》、《客座赘语》、《说略》、《蛰庵日记》、《尔雅堂家藏诗说》、《懒真草堂集》等。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