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董生:指董仲舒,西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 窥(kuī):暗中察看。
- 孔室:孔子居室。借指儒家学说。
- 编简:书籍。
- 秦灰:指秦始皇焚书的灰烬。
- 三馀:指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泛指空闲时间。
- 王佐才: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的人。
翻译
这是董仲舒读书的地方,高台上尽显寂寞冷清。 从门墙可窥见他对儒家学说的钻研,在秦始皇焚书后仍努力收集编简。 他利用空闲时间勤奋积累学问,住所仅有一亩大小。 墨池边春草遍布,园林中傍晚时有禽鸟飞来。 唯独他那贤良的策略,让人们称赞他是具有治国才能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严嵩为德州董子庙所作。诗的开头描绘了董子庙的冷落景象,同时点明这是董仲舒读书的地方,为下文对董仲舒的赞扬做铺垫。接下来,诗人通过“门墙窥孔室,编简拾秦灰”表现了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坚守和对知识的追求,即使在秦始皇焚书的困境下,也不放弃收集书籍。“业守三馀积,宫存一亩开”则强调了董仲舒利用闲暇时间积累学问,以及他生活的简朴。“墨池春草遍,园木晚禽来”通过对墨池和园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独有贤良策,人称王佐才”高度赞扬了董仲舒的才华和他的治国策略,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董子庙的描写和对董仲舒的赞美,传达出对知识和才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