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答徐巢友

造化愿人少,百草无停春。 遇物辄生叹,终非葛天民。 胡为乡与土,颦笑厌我真。 草草百年内,相逢几醉人。 何如玄洲子,金玉同灰尘。 怡情在山水,天地爱其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造化:指创造演化,这里指大自然。(造:zào;化:huà)
  • 葛天民: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这里指无忧无虑、淳朴自然的人。
  • 胡为:为什么。
  • 乡与土:家乡和故土。
  • 颦笑:皱眉和欢笑,指人的表情。(颦:pín)
  • 草草:匆忙,这里表示人生短暂。
  • 玄洲子:一种虚构的超脱世俗的人。

翻译

大自然希望人们能少些烦恼,百草不会停止在春天生长。 遇到事物就总是心生感叹,终究不是那无忧无虑、淳朴自然的人。 为什么对家乡和故土,我的喜怒哀乐都让自己感到厌倦呢? 在这短暂的百年人生里,能相遇几个让人沉醉的人呢? 哪里比得上玄洲子,把金玉都视作尘埃。 将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天地喜爱他的清贫。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诗的开头,诗人感慨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而自己却常常心生叹息,无法达到葛天民那种纯真自然的境界。接着,诗人对自己在家乡的情感状态表示困惑和厌倦。然后,诗人提到人生短暂,能遇到真正让自己心醉的人并不多。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玄洲子那种超脱世俗、视金玉如灰尘的境界的向往,并认为在山水之间怡情养性,才能得到天地的喜爱。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宁静、超脱的追求。

罗宾王

罗宾王,字季作。番禺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举人,官南昌同知,告休归。明亡,清兵入广州,系置于狱,寻释之。有《散木堂集》、《狱中草》。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有传。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