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前人果州灵泉寺留题二首

· 苏葵
丈六金身百尺宫,门前芳草碍骄骢。 客怀白鹤应能会,诗料青山尽解供。 洗耳泉声偏喜碎,障尘花树不妨重。 西来欲了观风事,肯与山僧论觉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丈六金身:(zhàng liù jīn shēn)佛的三身之一,指变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约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称佛像。
  • 骄骢:(jiāo cōng)壮健的骢马。
  • 白鹤:在中国文化中,白鹤常被视为吉祥、高雅的象征,也常与仙人、道士等联系在一起,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高远的心境或追求。
  • 洗耳泉:灵泉寺中的一处泉水,据说其水声悦耳,有洗涤心灵的寓意。
  • 观风:观察民情风俗。
  • 觉空:佛教中的一种觉悟境界,指对空性的理解和领悟。

翻译

那高大庄严的佛像所在的宏伟寺庙,门前的芳草阻碍着矫健的骏马。我心中的高远心境或许能与此情此景相应和,眼前的青山仿佛能为我的诗作提供无尽的素材。洗耳泉的泉声偏偏让人喜爱它的清脆,用来遮挡尘埃的花树重重叠叠也不妨事。我从西边而来,想要完成观察民情风俗之事,是否愿意与山中的僧人谈论对觉空的理解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果州灵泉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感悟。诗的首联通过“丈六金身”和“百尺宫”展现了灵泉寺的宏伟庄严,“门前芳草碍骄骢”则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生机与阻碍。颔联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与眼前景色的融合,以及青山给予诗兴的启发。颈联对洗耳泉声和障尘花树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声和美景的欣赏。尾联则体现了诗人的使命感,他来到此地不仅是为了欣赏风景,还肩负着观察民情风俗的责任,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佛教觉悟境界的思考和探索。整首诗意境优美,将自然景色、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