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十八滩

· 苏葵
十八滩,未为险,水清石见无藏掩。 巉岩侧畔人往来,千中无一沈刳剡。 飞花喷雪此亦泷,巴蛇百折奔长江。 我曾维舟滩上下,夜半清彻遗纷庞。 人间险,不在滩,偃月堂前潜浪寒。 覆舟无数人不觉,却怪山高行路难。 我来欲与滩神道,滩若有知滩亦笑。 世人取貌不取心,谁解论心不论貌。 滩貌险,人貌夷,夷中之险真难知。 王莽谦恭下贤士,温州之子恒嬉嬉。 世事不平方有声,滩头流水声泠泠。 想应负此不平意,遂尔向人终日鸣。 十八滩头元不恶,何人过滩心不怍。 醉来击楫为滩歌,惊起船头双白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巉岩(chán yán):高而险的山岩。
  • :同“沉”。
  • 刳剡(kū yǎn):指被淹没、遭受危险。
  • (lóng):急流的水。
  • 纷庞:杂乱的样子。
  • 偃月堂:此处可能代指隐藏危险的地方。
  • (zuò):惭愧。

翻译

十八滩,算不上特别危险,这里水很清澈,石头都能看见,没有什么隐藏遮掩。高险的山岩旁人们来来往往,一千个人中也没有一个人会被淹没遭受危险。水花飞溅如雪,这里也是急流,就像巴蛇百折奔向长江。我曾经在这滩的上下游停船,半夜里清澈宁静,没有了杂乱之事。人间的危险,不在这滩上,那看似安全的偃月堂前其实潜藏着寒冷的波浪。翻船的事情无数,人们却没有察觉,反而抱怨山高路难走。我来想要和滩神说说话,滩如果有知也会觉得好笑。世人往往只看外表不看内心,谁能理解应该论心而不论貌呢。滩的外表危险,人的外表平和,平和中的危险真是难以知晓。王莽对贤士表面谦恭,温州之子总是嬉闹玩乐。世事不公平所以有声音,滩头的流水声清脆作响。想必是因为背负着这种不公平的情绪,所以才向人终日鸣叫。十八滩头其实并不坏,有谁过滩时内心不会愧疚呢。醉酒时击着船桨为滩歌唱,惊起了船头的一对白鹤。

赏析

这首诗以过十八滩为背景,展开了对人世险易的深刻思考。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十八滩的景象,虽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水清水石见,相对来说还算明了。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滩上下的经历,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后半部分则将笔触转向对人世的探讨,认为真正的危险往往隐藏在看似安全的表象之下,如偃月堂前的潜浪。作者以王莽的谦恭和温州之子的嬉闹为例,说明外表平和的人可能隐藏着危险,强调了不能只看外表而要论心的道理。同时,诗中以滩头流水的声音象征着世事的不公平,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思考。最后,作者表示十八滩本身并不可恶,而过滩时应该保持内心的无愧,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整首诗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世的对比,引发读者对险与夷、表与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同时,诗中的描写生动形象,语言流畅,如“飞花喷雪此亦泷,巴蛇百折奔长江”等语句,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