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定水寺煨笋

· 苏葵
编棘为门竹插篱,山花艳艳草离离。 寺能脱俗何妨野,僧奈谈禅不爱诗。 宿鸟在林惊月起,闲云栖窦逐风移。 老夫未必如何胤,夜静聊参玉版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定水寺:寺庙名。
  • 煨(wēi)笋:把笋放在火灰中煨烤。
  • 棘(jí):酸枣树,泛指有刺的草木。
  • 离离:繁茂的样子。
  • 窦(dòu):孔、洞。
  • 何胤:南朝齐梁时期的隐士,喜欢吃笋。
  • 玉版师:指笋,古人认为笋色白如玉,故称。

翻译

用荆棘编成门,竹子做成篱笆,山上的花朵艳丽多彩,地上的草长得十分繁茂。寺庙能够超脱世俗,即便有些荒野的气息也无妨,僧人只顾谈论禅理,不喜爱诗歌。栖息的鸟儿在林中被月光惊起,悠闲的云朵停留在山洞中,随风飘动。我未必能像何胤那样,不过在这夜晚宁静之时,姑且来参悟这如玉版般的竹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定水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的环境的感受以及对竹笋的思考。诗的首联通过“编棘为门竹插篱,山花艳艳草离离”,生动地描绘了定水寺的质朴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美丽。颔联“寺能脱俗何妨野,僧奈谈禅不爱诗”则表现了寺庙的超脱和僧人的专注于禅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氛围的一种认知。颈联“宿鸟在林惊月起,闲云栖窦逐风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动态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尾联“老夫未必如何胤,夜静聊参玉版师”,诗人提到何胤喜欢吃笋,而自己在这宁静的夜晚思考着竹笋,既有对古人的一种联想,也有对当下自己心境的一种表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寺庙氛围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宁静的情感。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