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白帝城

· 苏葵
草昧英雄未定谁,路人先泣汉官仪。 峡中形势非难恃,井底规模自不支。 雉堞未颓春藓合,丽谯犹在夕阳迟。 行人过日砧声急,欲和当年杜老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草昧(cǎo mèi):蒙昧,指国家草创秩序未定之时。
  • 雉堞(zhì dié):城上排列如齿状的矮墙。
  • 丽谯(lì qiáo):华丽的高楼。

翻译

在国家初创、英雄尚未确定是谁的时候,路人先为汉朝的礼仪制度衰落而哭泣。 三峡中的形势并非难以倚仗,但像井底之蛙般的格局自然难以支撑大局。 城上的矮墙还没有倒塌,但春天的苔藓已经长满,华丽的高楼依旧矗立,然而夕阳已经西下。 行人经过此地时,捣衣声急促,我想要应和当年杜甫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路过白帝城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首联借路人之泣,暗示了汉朝的衰落,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思考。颔联指出地理形势虽好,但如果格局狭隘,也难以成就大业。颈联描写了白帝城的景象,矮墙未倒却已布满藓苔,高楼仍在但夕阳渐落,透露出一种沧桑之感。尾联以行人的砧声和欲和杜甫诗作,进一步烘托出历史的厚重和诗人的感慨。整首诗意境苍凉,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无常和岁月的沧桑。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