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秀才赴南监

· 苏葵
蛟龙未雨尚沧溟,看到燕山又秣陵。 万里壮游添藻思,六朝遗胜费诗情。 心悬霄汉忘家远,身在桥门觉梦清。 天上桂花秋已近,一枝谁复与君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秣陵:今南京市的古称。读音为:(mò líng)
  • 藻思:意为做文章的才思。
  • 霄汉:指天空。

翻译

蛟龙在未降雨时还身处大海之中,(杨秀才)看着从燕山到秣陵的一路风景。这万里的壮阔游历会增添他作文的才思,六朝遗留的胜景也值得他付出诗情去描绘。他心向高远的天空,忘记了离家的遥远,身处学宫(桥门)之中觉得连梦境都变得清明。天上的桂花开放的秋天已经接近,在科举中谁又能与你相争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苏葵送杨秀才去南监(古代的学校)。诗的首联通过“蛟龙未雨尚沧溟”的比喻,暗示杨秀才虽未得机遇,但潜力巨大,同时点明他的行程从燕山到秣陵。颔联描述了万里壮游对杨秀才才思的提升以及六朝遗胜对他诗情的激发。颈联写杨秀才心向高远,在学宫中能保持清醒的心境。尾联以秋天将近,桂花将开为喻,表达对杨秀才在科举中能够脱颖而出的期望。整首诗意境开阔,既表达了对杨秀才的赞美和鼓励,也体现了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

苏葵

明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 6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