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木: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养。
- 婆娑(suō):盘旋舞动的样子,这里形容树木摇摇晃晃的样子。
- 孝子:孝顺的儿子。
- 感怆:感慨悲伤。
- 蝴蝶梦:这里指虚幻的梦境。
- 英爽:英武豪爽,这里指逝者的精神。
- 乌哺:乌鸦反哺,比喻子女报答亲恩。
- 牛眠:指卜葬的吉地。
- 石兽:指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石刻的兽像。
- 夜台:指坟墓,因为坟墓封闭后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
翻译
天地间那象征着父母亡故的树木凄惨地摇晃着,孝子心中的感慨悲伤又能如何呢。在虚幻的梦境中,亲人的英武豪爽已消逝殆尽,杜鹃花开得烂漫,上面却好像染满了血迹。违背了乌鸟反哺的孝道,霜打的鸟巢显得格外寒冷,愁苦至极处,那卜葬的吉地上石兽高耸。距离那坟墓近在咫尺,却无路可到,只能焚烧黄纸来传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风木”为象征,表达了孝子对亡故父母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悲痛。诗中通过“蝴蝶梦”“杜鹃花”“乌哺”“牛眠”等意象,进一步烘托出悲伤的氛围。“风木惨婆娑”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景象,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孝子其如感怆何”直接表达了孝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恩违乌哺霜巢冷,愁绝牛眠石兽峨”则从孝道的角度,强调了孝子对未能尽孝的愧疚和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最后,“咫尺夜台无路到,只焚黄纸送恩波”表现出孝子虽然无法到达坟墓,但仍通过焚烧黄纸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体现了对亲情的执着和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悲凉,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父母深深的爱和对亲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