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卓荦(luò):超绝出众。
- 作邑:指治理县邑。
- 名藩:重要的大藩镇。
- 化俗:教化民俗。
- 鸣琴:指以礼乐教化人民,故谓“鸣琴而治”。
- 子贱:孔子的学生宓子贱,曾为单父宰,用“鸣琴而治”,政绩斐然。
- 赋归:辞官归里。
- 拂袖:甩动衣袖,表示愤怒、不悦或决绝。此处表示洒脱地离去。
-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辞官归隐。
- 投闲:指置身于清闲境地。
- 许:表示约略估计的词。
- 跻(jī):登,上升。
- 耆(qí)耄(mào):指高寿的人。
- 乘化:顺随自然。
- 杳冥(yǎo míng):指幽深的地方,此处指去世。
翻译
(邓大尹)才华超绝出众,在众人中名列前茅,在担任县邑长官和重要藩镇官员时,声誉最为卓著。他用礼乐教化民俗,如同子贱一样推行善政;洒脱地辞官归里,如同陶渊明一般归隐田园。他甘愿置身于清闲之中,期望能登上高寿之列,谁知顺应自然的变化,却与世长辞,阴阳两隔。朋友们都无法承受这悲痛之情,感慨万分,在风中吟诵完这些诗句后,都不禁泪湿衣襟。
赏析
这首诗是对邓大尹的悼念之作。诗的首联赞美了邓大尹的才华出众和卓越的政绩,颔联通过“化俗鸣琴推子贱,赋归拂袖学渊明”的描写,展现了他的治理才能和洒脱的品性。颈联则表达了对邓大尹期望安享晚年却不幸离世的惋惜之情。尾联描写了朋友们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邓大尹的赞美和悼念,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