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袈裟(jiā shā):梵语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因用许多小片布拼缀制成,颜色不正而得名。
- 螺髻:古代妇女发式,形似螺壳的发髻,这里指山的形状。
- 小乘:佛教语,是大乘佛教所划分的三乘教法中之一,指自我解脱的修行人。
- 莫莫:此处指寂静、落寞的样子。
- 玉海:比喻人的眼睛。
翻译
僧人的袈裟还没有变白,山的形状如同螺髻一样永远青翠。心中有愿望想要在今日实现,却无言去询问那些追求自我解脱的修行人。心中的情如同田地般寂静落寞,眼中的泪如海水般盈盈欲滴。满山的松柏依旧是那样的颜色,但却不再发出旧时的声响。
赏析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深沉、寂静的氛围。首联通过描写袈裟未白和螺髻山常青,暗示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恒常。颔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愿望以及对小乘佛法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迷茫和探寻的心态。颈联中“情田心莫莫,玉海泪盈盈”,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尾联以满山松柏色依旧,但声音已不再如旧时,传达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也可能暗示着对某种变化的无奈和悲哀。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禅意,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