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年翟彦荣所赠韵二首

昔年簪笔侍銮坡,献纳疏慵感愧多。 遐峤播迁怜跋涉,内台超擢沐恩波。 乡居幸托联桑梓,宦达常怀共甲科。 况是金兰交契重,悠悠高谊岂能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簪笔(zān bǐ):古代近侍臣僚上朝时插笔于冠侧,以备记事。
  • 銮坡(luán pō):唐德宗时,尝移学士院于金銮殿旁的坡上,后遂以銮坡为翰林院的别称。
  • 献纳:指献忠言供采纳。
  • 疏慵:疏懒;懒散。
  • 遐峤(xiá qiáo):边远的山峤。
  • 播迁:迁徙;流离。
  • 内台:御史台的通称。
  • 超擢(chāo zhuó):越级破格提升。
  • 恩波:谓帝王的恩泽。
  • 桑梓(sāng zǐ):借指故乡。
  • 宦达:官位显达,仕途亨通。
  • 甲科:科举考试录取分甲乙等科,因称科举为科甲,而甲科指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者。
  • 金兰:原指牢固而融洽的友情,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
  • 契重:谓友情深厚。
  • 高谊:高深的义理;指深明义理的人;崇高的道义;深情厚谊。

翻译

从前我在翰林院任职,为皇帝提供建议,却因疏懒和进言不足而常常感到愧疚。我被流放到边远的山峤,可怜自己长途跋涉,历经艰辛,后来有幸得到御史台的越级提拔,沐浴着皇帝的恩泽。在故乡居住,庆幸能与同乡人相互依靠;在仕途显达时,也常常怀念曾经一起科举及第的经历。更何况我们是情谊深厚的结拜兄弟,这份悠悠的深情厚谊怎能被磨灭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的开头回忆了自己在翰林院的往事,表现出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和自省。接着描述了自己的流放经历和得到的提拔,流露出对命运波折的感慨和对皇恩的感激。然后提到在故乡的生活以及对科举同科的怀念,体现了对家乡和过往岁月的情感。最后强调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认为这份情谊坚不可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罗亨信

明广东东莞人,字用实,号乐素。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正统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大同,擢右副都御史。土木之变时,誓诸将死守宣府,人心始定。也先挟英宗至,不纳。据要冲孤城,外御强敌,内屏京师。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寻致仕归,卒于家。有《觉非集》。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