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怀三首

· 苏仲
鸿皞既已还,羲皇岂终逝。 景运开皇明,圣神代相继。 皋夔拜冕旒,伊周拥丹陛。 顾我何如人,草茅亦遭际。 平生学问心,舒写焉敢蔽。 岂无经世谟,亦有安边计。 董贾一片心,踊跃不自制。 作书献九重,宁为形迹滞。 君臣岂偶然,天地相交济。 谁云畏简篇,要之终无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皞(hóng hào):指鸿大的天道。
  • 羲皇:指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这里代指远古的圣君。
  • 景运:好时运。
  • 皇明:皇帝的圣明。
  • 圣神:指圣明的君主。
  • 皋夔(gāo kuí):皋陶和夔,都是舜时的贤臣。
  • 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这里指皇帝。
  • 伊周:伊尹和周公,分别是商朝和周朝的名臣。
  • 丹陛:宫殿的台阶,借指朝廷。

翻译

鸿大的天道既然已经回归,远古的圣君岂能最终消逝。 好的时运迎来皇帝的圣明,圣明的君主世代相继。 皋陶和夔向皇帝朝拜,伊尹和周公拥立于朝廷。 看看我是什么样的人,一介草民也获得了机遇。 我平生怀着做学问的心,尽情抒发怎敢遮蔽。 难道没有治理国家的谋略,也有安定边疆的计策。 有着董仲舒和贾谊那样的一片忠心,情绪踊跃不能自制。 写书信献给朝廷,怎会被外在的形式束缚。 君臣关系岂能是偶然的,这是天地相互辅助而成的。 谁说害怕写文章,总之最终要做到无愧于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的看法和自己的志向。诗的开头以天道和圣君的回归,象征着美好的时代到来。接着提到贤臣在朝廷的地位,然后自比草民,却认为自己也有机会施展才华。作者强调自己的学问和抱负,有经世治国的谋略和安边之策,怀着像董仲舒和贾谊那样的忠心,渴望能为朝廷献策。他认为君臣关系是相互成就的,最后表示不怕写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求无愧于心。整首诗气势恢宏,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苏仲

苏仲,任广西象州知州。九年,退居归田。十四年,卒于家。有《古愚集》,诗三卷,文一卷。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七有传。其来孙天琦又有《奉直大夫象州知州前户部主事古愚公传》,见《古愚集》卷首。苏仲诗,以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顺德苏仲德堂藏板重刻本《古愚集》为底本。 ► 358篇诗文